第27章(1/2)
一个人的悲痛,痛到极点,就不再有痛楚了。
梅婶收到信的时候,没有特别的欣喜,也没有特别的激动,她只是静静地把钱收好,把信个递给小女儿念给大家听。
“阿妈,我一切都好,这个地方特别特别的热闹,有钱人真多,他们每天都可以吃肉,晚上都是开着电灯,有红色,有白色的,还有黄色的....”
梅婶低着头,熟练地编织着箩筐,几个孩子认真地听着,都被大哥信里写的新世界吸引着,睁大眼睛地听着。
“这里的钱很好赚,比石场好多了,这里的人们住的房子特别好看,他们住的房子,是用一种特别硬的砖头建的,不是泥砖,有红色的,有青色的,特别好看,瓦片都比我们家里的好,还有不用盖瓦片的小洋房,他们叫钢筋混凝土,等我赚够了钱,回家也建一间。”
“那种小洋房一定特别好!”
“要是我们家有一间,那一定是全村最好的房子。”
几个孩子开始讨论。
梅婶开始烧火,烤烧竹篾,准备给箩筐做收尾工作。
读了信的那天晚上,小芳就跟自己的玩伴喜妹分享了大哥的来信,然后喜妹在自己家里聊天的时候说了这件事,而喜妹的哥哥跟李大和是同学。
在那个点着煤油灯,住着泥砖房的村里,一封带着彩色灯火小洋房的信,很快就在孩子堆里传开了。
李大和本来就不太喜欢读书,只是李山硬是要求,家里的男娃一定要多读一点书。上课打瞌睡的李大和在梦里就在嘀咕着有什么样的办法,可以让自己赚很多钱,不用干农活,也不用这么辛苦地上课学习。
当他听到小洋房信的消息的时候,犹如一语惊醒梦中人,立即卷着铺盖,招呼也不打一声,直接翻墙离开了学校。
但是,李大和对于父亲的严肃还是很在意的,他还是回到了家,征求李山的同意。
李山眼睛也不眨一下,就同意了。
他有一句至理名言,好儿不用教。就像李大树坚持复读一样,他们都可以自由的走好自己的路。
巧珍听说去滨城要坐好几天的船,就给李大和准备了一袋子的番薯和花生,有熟的,有生的,她还从房间里头拿出了几个珍贵的鸡蛋,煮熟了放进李大和装衣服的布袋里。
“大和,带上这个,平平安安地!”巧珍看着李大和一边叮嘱着,一边把一个护身符塞进李大和的裤兜里。
李大树在学校里也听说了小洋房的故事,他还知道自己的弟弟逃学了。但是,他依然当做什么也没有发生一样,每日就是勤奋苦读。
村里的年轻,出去打工的,都是在周边的镇上,或是周边的工厂。
十三叔,是第一个真正走出去的人,李大和算第二个。
大家似乎都有一种墨守成规的默契,他们更加期待和依赖的是家里的田地,好的天气,好的收成,那种看得见的,装满粮仓的踏实。
娶妻是唯一一笔大开销,其次是上学需要缴纳的学费。然而,许多人,都会把学费那笔开销压缩到最小,他们更加愿意攒钱给儿子娶妻,思想开明一些的父母,就会让儿子多读一些书,长些见识,而女儿的最大的价值,似乎就体现在出嫁的时候,男方给的礼金。
李山的大女儿,上了两年学就不读书,一直在家里帮忙干农活。二女儿和三女儿,上到三年级的时候,村附近新开了一家鞭炮加工厂。加工厂门口用红纸写着一个大大的招聘广告,很多村民都去围观了。加工厂,很是贴心,现场教学,学会的,立即招聘进来做工。
李山看到加工厂给的工资还算是合理,晚上回到家里,吃饭的时候,先是聊了一下家常,然后,语重心长地说道:“男的一定要多读几年书,以后,一个家,还得靠男人,女的以后,是要靠老公,嫁个好老公就行了,不用读那么书的。”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