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00章 鬼迷心窍(1/2)
()
立春时节,乐游原垂柳已抽出嫩芽,青枫浦草木都越发葱绿,长坪道亦到处鸟语花香。
天空中乌云渐次分散,向短刀谷投下一片灿烂光芒,视线由上而下,错落有致的房屋与群松为伴,河流与山林里动物复苏活跃,漫山遍野都生机勃勃,若在太平盛世置身其间,真一副“侣鱼虾而友麋鹿”之观感。
南宋群雄云集东谷,也是因这好天气而心情格外爽朗。江湖之远,庙堂之高,难得在此齐聚交流。
大殿主位之上有人正襟危坐,脸上明显一道被火烧伤的疤痕,那是他再特殊不过的印记——吴曦都统,传说这是他在幼年时期不慎栽倒在了火炉上所留。
能与他平等对话的林阡不在谷内,是以代表义军的天骄、风鸣涧分别于两侧席位就座。这些年来,川蜀之所以稳定繁荣,多亏了他二人坐镇的短刀谷内、官军义军能和平共处。
吴曦的部将杨震仲、亲信姚淮源,领一众官将尽数入座。近期他俩一直作为其在短刀谷内的代表,于东谷处理昔年苏降雪顾震所负责事务。
宴席上,众人议论时政,憧憬北伐,各抒己见,好不畅快。
“天骄,风将军,先前我在边境上抓到的重要奸细虽已伏法,却留下了不少金国控弦庄的内幕消息,我等不如借此机会按图索骥,对短刀谷内进行大幅肃清,抓住更多的奸细以震慑金人,为即将到来的伐金画下浓墨重彩的一笔,何如?”吴曦与徐辕、风鸣涧对饮几杯,微醺道。
“吴都统这个剿除奸细的提议极好。”风鸣涧敷衍一笑——不过还是别“大幅”肃清了吧。
“都统放心,我等必定奉命调查,按部就班争取一网成擒。”徐辕回答,言下之意,一蹴而就只可打草惊蛇。
“好,动手之时,若遇困难,尽可求助于我,我麾下官军有围剿奸细的经验。”吴曦笑道。
“一定一定。”徐辕一饮而尽,阳奉阴违。事实上,动手清剿之时,当然不能像吴曦那般心急如焚、赶尽杀绝,而应留些余地、穷寇勿迫,否则如何保证别人的安全?吴曦上次没出事,是因为在边荒之地。
这些年来林阡率领盟军在金国东征西讨,为了保证川蜀不给他后院起火,徐辕和风鸣涧都是在管制短刀谷之余,尽可能地教吴曦在诸多事情上心愿顺遂。所幸吴曦虽然好大喜功倒也没教官军做出多出格的事,所以基本没有发生过兵马冲突,只有过少数几次抱怨折腾。
然而,随着举国北伐越来越临近,吴曦的动作也日益大了起来,谷内开始有舆论的摩擦,需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压下。吴曦也从起初要求的在川蜀练兵建庙,到后来想派遣官军去陇陕参战,渐渐上升为要投入全部兵马号令南宋全境。
包括吴曦心腹、郭杲苏降雪旧部在内的川蜀官军总计九万,其中半数目前便屯驻于短刀谷内或周边,长久以来厉兵秣马。他们当中,不乏已经和义军冰释前嫌或融为一体之兵将,却也有不少,表面服帖、内在倨傲。态度是一方面,战力和调控又是一方面,这么早便完全投入前线实在教徐辕担心,是以不可能应允。
果不其然今次吴曦又提“出兵九万,直取关陇”,徐辕不得不以“待主公回谷决断”来延缓。
“天骄难道不知,盟王也是热衷的?”吴曦问。
徐辕一愣:“不知都统所指?”
“前不久韩丞相与我来信,称盟王的结拜兄弟杨宋贤已然到了临安军中任职。”吴曦笑了笑,“可见盟王十分赞成支持韩丞相发起北伐。”
宋恒就在徐辕不远的位置,听到杨宋贤三字难免上心,竖起耳朵再听,听到杨宋贤就能代表林阡,不禁更加上心。
“此事主公与我说起过,杨将军受韩丞相邀请前往临安,是因昔年欠了韩丞相赠剑和救命之恩情,是私人原因,并非盟王特意派遣,更加不是热衷于如今就全线出击。”天骄说时不免注意了一眼宋恒。近半年来,天骄已无数次对吴曦示意延期。
“不知到底还要等多久?边境民众,都早已翘首盼王师。”吴曦略有不满。
在这一底线上,天骄不会轻易给他碰:“全军北伐,需待主公回谷再定夺。”
“近日读陆放翁《病起书怀》,读到‘天地神灵扶庙社,京华父老望和銮。出师一表通今古,夜半挑灯更细看。’这几句,忍不住悲从中来泪湿前襟。”吴曦面带悲悯。
众人忽而停止觥筹交错,一片哭声泣语,好像天骄坚持延期就是反对伐金。
实则今日众人吟陆游之诗绑架徐辕抗金,亦是对诗人本人的极大讽刺。需知《病起书怀》刚出那年,因为主战不合时宜,所以陆游被人排挤,被嘲笑“颓放”,才有了后来“放翁”的自号,如今却好像深得人心的样子、个个以之倡导奉之主流,不知陆游听到见到又作何想。
“这首诗着实感同身受。‘病骨支离纱帽宽,孤臣万里客江干。位卑未敢忘忧国,事定犹须待阖棺。’”静默中有人从大门外进殿,未除甲胄,风尘仆仆。
只有徐辕听出了这句话对吴曦等人的反讽,这些官军很多都纠结于不能对义军高人一等,向来抱怨折腾都是为此;有时又极尽挖苦之能事,好像义军身份低微就不能操心国事一般。然而一句“位卑未敢忘忧国”便可教他们都闭嘴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