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十七章 灾难(1/2)
大里文化的最巅峰发展水平,大概位于新石器时代末期,到青铜时代初期。它并没有发展出自己的文字体系,用于记录事件的,仍旧是一些符号、壁画之类的东西。
但就算这些东西,也是当初部落之中地位极高的巫师、首领等人才能掌握。
现阶段,温成所需要做的,便是在这些如同小孩子涂鸦一般的符号之中,将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破解出来。尤其是,在这最后一次,要对那个位于河边的部落发起大战之前,所进行的最后一次大规模祭祀之中发生了什么事情,破译出来。
因为有足够的证据显示,这一次“战争”其实还未来得及开始,大里文化便已经迎来了灭亡。而温成认为,大里文化的最终灭亡,或许与这最后一次祭祀之中所出现的事情有关。
但此刻,那石棺之上所出现的,类似于儿童涂鸦之中代表着发光的线条,让温成陷入到了深深的疑惑之中。
石棺为什么会发光?石棺发光意味着什么?
这个问题,让他百思不得其解。他只能继续去比对其余的符号,研究其余的陶器、玉器、骨器、青铜器等器物,寄希望于从这上面找到线索。
便在他感觉愈发烦躁之时,堆放在角落的一个陶片上面的符号,引起了他的注意。
那上面通过简单的几个线条勾勒出了一个身躯厚重,鼻子长长的动物。虽然简陋,但仍旧能看出来,那是一头大象。
】
与此刻这具石棺相同,那大象周围竟然也有线条出现。就像是……这大象同样也在发光一样。
但大象是很显然不可能发光的。
又或者说,大里文化的先民们,通过这种类似发光的线条,来预示、营造某种信息?譬如,大里文化的先民们可能认为大象这种动物是某种神圣的生物,是圣兽之类,描绘到它的时候,便加上线条,以显示其不同一般?
这片陶片上似乎记录了先民们狩猎大象的过程。但出乎预料的是,在此刻这张发光大象的前期与后期,所描绘的大象形象上,却又没有了这种像是发光的线条。
“这……”
沉吟片刻,温成脑海之中忽然灵光一闪。下一刻,他便如同被雷噼中一般,整个人僵在了那里。
他忽然间想到了另一种可能。而这种可能刚一出现,立刻便让他意识到,它极有可能是真的。因为无论将这种可能性放到哪一种情况之下,都能对其作出完美的解释。
“原来如此,原来如此……”
温成口干舌燥。
那所谓的线条,其实代表着的,不是光线,不是发光,而是……声音。
如果按照这个解释来看待此刻陶片之上的信息的话,那就很好理解了。
首先,大里文化的先民们出发去狩猎大象。前期时候,大象没有发现人们,便没有逃跑,没有嚎叫,没有发出声音。所以,它身边便没有那种线条。
后来,先民们手持着长矛,弓箭等,包围了这头大象。这头大象开始嚎叫,身边便有了这种线条。
再后来,大象被先民们杀死。它不会再叫了,那种线条便再次消失。
尤其是,这种线条的长短、间隔、密度等,似乎还代表着不同的声音类型。
大象的叫声是什么样子,温成当然清楚。他看到,陶片之上,这极有可能代表着大象叫声的线条,较粗较长,但中间没有分隔,且密度较高。
从表层意思理解,这似乎是代表着这种声音,嘹亮高亢,且比较长,声音比较大。
而这,与大象的实际叫声相符。
温成爬起身来,再次伏到了桌桉面前,将那具石棺周围出现线条的拓本取了过来。于是他便看到,石棺周围的线条是分成了一段一段的,密度中等,较长,较细。
按照这种逻辑来理解,似乎意味着这种声音富有节奏性,并不连贯,中间有间断。较长较细的线条,则意味着这种声音虽然比较高亢,音调高,但比较小?又或者比较大,但声音低沉?
且不论这种声音是哪种类型。至少此刻,这些线条的含义大概可以明确了。
石棺在发出声音。
但……
还是有些不对。
按照“石棺周边的线条是代表着石棺发出了声音,而不是在发光”的逻辑,再回头去看以往的那些图像与符号,温成可以很轻易的发现,平常时候,石棺是不会发出声音的。唯有在进行祭祀的时候,石棺周边才会出现线条,才会发出声音。
且,这些代表着声音的线条,在不断的增粗增长,似乎意味着声音越来越大。
但没有祭祀的时候,石棺是没有声音的。
为什么这一次,祭祀明明还未进行,石棺就有了声音?
且……声音这么大?
联想起陆铭交给自己的那些资料之中所描述的,这种祭祀,极有可能是用于促使命运之神复活的手段,温成心中再次有了一点明悟。
他拿出了另一张图片。
那图片上面,描绘着另一种情景。在这幅图片之中,通常以一个符号而整体出现的石棺,此刻已经被打开。一个模湖不清的简单人影从石棺之中坐起。在石棺面前,则是密密麻麻跪伏在地上的人群,似乎在向着那石棺之中的人影顶礼膜拜。
与其余图片不同,这一副图片周围还有一条线条,这条线条首尾交替,呈圆形将其圈住。而温成通过以往的研究已经明确,这种被圆圈圈住的图像,所代表着的含义是未来时,也即此刻还未发生,但在未来会发生的情景。
而这一幕,出现在一个头顶插着三根羽毛的小人,与一名身穿兽皮裙的小人的谈话之中。
插着三根羽毛的人是部落巫师。身穿兽皮裙的小人,是部落首领。
思考之中,一些零散的线索慢慢的串联了起来。
事情的经过应该是这样子的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